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近日,松原关东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吉林省松原市鼎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揭牌开馆。以“传承关东文脉·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同步启动,全市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沉浸式、场景化的展演集中亮相,生动展现了关东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仪式现场,馆内外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课堂。室外,博舞代表性传承人以雄健的舞步,祈愿郭尔罗斯草原生生不息;馆内,满族新城戏代表性传承人韵味十足的唱腔,将“八角鼓为骨,关东文化为魂”的艺术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步入二层展区,一个浓缩的关东文化生态矩阵跃然眼前。融合郭尔罗斯剪纸与满族剪纸艺术精华的服饰秀《纸御风华》,让古朴精美的传统纹样在时尚T台上焕发新生;朝鲜族打糕制作区,富有节奏的挥槌声与糯米的清香,吸引着众多市民尤其是儿童驻足观看;在渔猎文化展馆内,好来宝《冰湖腾鱼》以生动的说唱艺术,配合悠扬的四胡伴奏,再现了查干淖尔冬捕习俗的壮观场景。
三层展区则聚焦深度民俗体验。在蒙古族传统婚俗中,母亲为出嫁女儿梳头的温馨场景,传递着深沉的情感与民族礼俗;在查干萨日(新年)民俗体验区,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孩子们欢快地跳起舞蹈《新年好!赛音拜努》,充满童趣的表演让传统年俗在欢声笑语中实现了代际传承。
本次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松原市拥有的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还巧妙融入了众多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现场展演:查干湖鱼皮画制作精巧细腻,各类剪纸花样繁多、寓意吉祥,民族刺绣色彩斑斓、针法精湛,手鞠球、榆柳条编等也各具特色,吸引游客纷纷拍照留念。馆外,飘香的蒙古族馅饼、风味地道的蒙古族牛肉干以及精美的郭尔罗斯剪纸等非遗产品展销,引来众多市民欣赏和选购。
松原关东文化非遗馆的建成开馆,标志着该市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起一个集保护、展示、研究、传承、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该馆通过精心设计的“传统基因+现代表达”创新展陈模式,将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深度体验相结合,不仅立体呈现了关东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探索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吸引年轻群体的有效路径,为关东文脉的永续传承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
汇盈策略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