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浩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用体育的热情与友善,让世界感受来自东方的温暖与力量。
两年前的蓉城盛夏,当宋代名画《蜀川胜概图》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徐徐展开,千年前的锦城繁华与如今的成都地标“穿越”邂逅,彼此交融。这一幕古今辉映,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的魅力与活力,更向全世界发出新的邀约——2025年的成都之夏,以体育的名义再次相聚。
图为成都世运会运动员村文化活动区。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即将在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天府之檐”揭幕的2025年成都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是由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办的一项国际性体育盛会,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举办世界运动会。在成功举办亚运会、亚冬会、奥运会和冬奥会等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之后,成都世运会的来临,为我国举办国际体育大赛增添了一块新的重要拼图。
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会不同,以非奥运会项目为主的世界运动会更看重体育的普及、推广和包容。世界运动会的创办和发展,促进了世界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赞誉为“二级奥运会”。
成都世运会所设项目中,涵盖空中运动、滑水、浮士德球等非奥特色项目,并融合了部分奥运新增项目及残运项目,呈现一场项目多元、覆盖面广的全球体育盛会。与奥运会形成互补的世运会,为众多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提供了展示舞台,彰显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独特魅力。
本届世运会期间,超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运动员,将在成都共同演绎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嘉年华。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28个大项152个小项的比赛,是我国参加世运会以来参赛规模最大、参赛项目最多的一届,也是我国首次选派残疾人运动员参赛。胸怀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展现最佳竞技水平,主场作战的中国世运健儿已经准备好了。
瞄准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目标,成都自2019年5月获得本届世运会举办权以来,充分利用大运会等大赛既有场馆进行调整和改造。考虑到世运会比赛项目特点,不少赛场选择独具匠心——当跑酷选手们在兴隆湖的旖旎山色间腾挪翻转,当飞盘好手们在桂溪生态公园御风而行,当搏击和泰拳悍将们在有近40年历史的四川省体育馆内书写“老兵新传”……本届世运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正演绎得淋漓尽致。
世运会更侧重于项目普及性和民众参与性。成都世运会不是一场只有专业运动员角逐的赛事,而是整个城市都能参与进来的节日。随着本届世运会筹备推进,成都乃至四川不断加大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打造“家门口的运动空间”。立交桥下的轮滑俱乐部、公园里的健身绿道、口袋绿地上的羽毛球场……“城市环境更好了,运动氛围更浓了”,是万千成都市民的普遍感受。
近年来,伴随着各项体育赛事的进行,国内很多城市的文体旅融合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世运会的筹备令“以赛营城”“以赛兴城”理念持续深入推进,体育产业的勃勃生机逐步融入成都的发展脉络。围绕世运会,成都不断打造“赛事+”新场景,赛事流量正在不断转化为经济增量。
世界因多彩文明而生机勃勃。“君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中华文化倡导在尊重差异与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共处、共享多元之美的核心理念。随着时代发展,大型体育赛事早已超出“单纯体育竞技”范畴,成为全球化、多元化、数字化等诸多元素融合的国际交流平台。从赛场内到赛场外,从筹备到举办,成都世运会不仅是展现全球非奥项目魅力和发展的赛事平台,也是一场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盛会,更是一个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舞台。
“踏浪追逐那片海,让梦和爱涌入心怀,让世界为此刻而澎湃。”当2025的成都之夏与世运会牵手,这是世界体育文化交融升华的交响,更是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又一部华彩乐章。
汇盈策略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